时间:2022-10-13 00:24:32 | 浏览:1021
只差“临门一脚”,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凤酒”)撤回了IPO申请材料。
11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鉴于西凤酒已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决定取消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175次发审委会议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这意味着,西凤酒又一次与上市失之交臂。
作为中国“四大名酒”中唯一没有上市的酒企,西凤酒从2009年启动上市以来,8年内已经4次错失了上市机会。财务造假风波、高管行贿、经销商股东行贿获得股份、塑化剂超标等内控问题频频爆出,成为了西凤酒IPO长跑路上的绊脚石。
在屡屡错失上市机会的同时,西凤酒严重依赖经销商、基酒七成外购的发展模式亦饱受诟病。如今IPO计划再度折戟也令其全国化战略受阻,内忧外患之下西凤酒将作何选择?
对于本次IPO事宜,时代周报记者联系西凤酒方面采访,并将相关问题发至董秘邮箱,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8年IPO长跑未果
1952年,在首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与贵州茅台(600519.SH)、山西汾酒(600809.SH)、泸州老窖(000568.SZ)被评选为中国“四大名酒”,一举奠定了西凤酒的江湖地位。
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白酒市场化浪潮中,身披“四大名酒”光环,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相继登陆资本市场,唯独西凤酒徘徊于IPO路上,资本市场也因此形成四大名酒“三缺一”的局面。
回溯西凤酒的上市历程,可谓跌宕起伏,其于1997年便筹备改制,1999年底正式成立股份公司。彼时,西凤酒开始寻求与资本合作,曾先后引进央企、上市公司、基金风投等进行合作,也曾多次提出上市。
2009年,西凤酒改制重组并先后两次启动增资扩股,引进了中信产投、光大金控、海通控股等9家战略投资者。其中,中信产投在增资后持有15%的股份,成为西凤酒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陕西省宝鸡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的西凤集团,持股比例44.03%。
随着中信系的加入,西凤酒于2010年正式启动了上市计划,并预计于2012年上市。不过,随后西凤酒被曝业绩亏损4.2亿元,涉嫌财务造假,首次IPO计划随之落空。
2011年,徐可强出任西凤酒总经理。在业内,徐可强与贵州茅台原董事长季克良、五粮液原董事长王国春并称为白酒业的“三个火枪手”。执掌西凤酒之后,徐可强提出了进军中国白酒“百亿俱乐部”、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新西凤、在资本市场实现上市的三大目标。
2013年初,西凤酒再次提出谋求上市,并希望能在2015年上市。不过,随着2013年白酒行业进入低谷期,西凤酒的上市计划再度无疾而终。时至如今,徐可强当年提出的三大目标无一实现。
直至2016年3月,西凤酒才第一次披露招股书,公司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保荐机构是中信证券。不过,接踵而至的“腐败窝案”让西凤酒的上市进程由此按下暂停键。
2017年5月,西凤酒更新招股说明书,不过奇怪的是,几天之后这份招股书悄然消失,令外界猜疑不断。时隔一年,2018年5月2日,西凤酒再度更新了招股说明书。不过,就在西凤酒即将上会之际,一场塑化剂风波打乱了西凤酒的上市节奏。
深陷塑化剂风波
在西凤酒IPO进程中,这场塑化剂风波的时间点显得颇为微妙。
11月7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披露的一则检测报告显示,“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的两项塑化相关化学添加剂的含量均接近限定标准的三倍。
所谓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其添加对象包含塑胶、混凝土、水泥与石膏等。在白酒行业中,塑化剂超标可谓令人谈之色变。早在2012年,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爆发,导致白酒板块全线持续大跌。
塑化剂事件曝光后,西凤酒控股股东西凤集团发布公告,称事件原因已查明,为生产涉事酒的周转容器含有塑料成分所致,不存在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
在召回公告中,西凤酒方面表示,召回产品为2012年5月一次性定制生产,而2013年前,白酒产品国标检验标准未包含该指标,该批次产品在出厂时,完全符合产品执行标准(GB/T19508-2007),在当时属合格产品。
同时,西凤酒给出了两种召回方案,以55度“西凤酒1915”产品进行置换或按出厂价308元进行回购。不过,上述两个召回方案并不能让塑化剂事件得以解决,其回购价格与原售价800元的强烈反差引起了主要承销商的不满,甚至要起诉西凤酒。
相比与承销商的矛盾,塑化剂超标风波对西凤酒IPO进程的影响更为巨大。11月9日,西凤酒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赵永红表示,西凤内部正在评估此次事件对未来IPO的影响。塑化剂超标事件发生后,西凤酒集团董事长秦本平挂帅成立了综合小组进行督办。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11月16日,证监会发审委披露西凤酒IPO申请将于11月20日上会。对于处于塑化剂漩涡中的西凤酒而言,在这个节点上会也意味着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显然,这并不是西凤酒想要的。11月19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告称,西凤酒已撤回IPO申请资料。
“西凤酒在IPO关键时期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如果选择上会,其过会率应该不高。”对于西凤酒主动撤回申请材料的原因,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从严审核、加快发行审核速度已经常态化,诸多硬伤将会对西凤酒的上市进程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其后续IPO上市难度会加大,IPO之路还是未知数。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西凤酒撤回IPO申请资料的意图比较明显,与其被证监会退回来,还不如自己撤回申请,这样可以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凤”囚于陕
8年IPO长跑,临门一脚终撤回。一定程度上,对于偏于陕西一隅的西凤酒而言,此番错失上市机会对于其摆脱当前发展困局,及实施未来发展战略的影响颇大。
“西凤酒再次错失上市机会令人十分惋惜,短期看对于其品牌影响力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白酒近些年资本化进程加快,上市也成为很多企业脱困的重要路径。
数据显示,西凤酒2015–201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03亿元、28.67亿元、31.70亿元,扣除非经营性净利润为1.74亿元、2.81亿元、3.55亿元,这样的业绩已不在国内白酒企业的十强之内,更是远远落后于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其中,贵州茅台在2015年营收便高达326.6亿元。
在毛利率方面,西凤酒也低于同行业水平,2015–2017年,西凤酒的营业毛利率分别为50.84%、53.58%和54.94%。而白酒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营业毛利率分别为 63.53%、67.08%和68.58%。
在市场规模方面,尽管贵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但西凤酒超过70%的收入是来自于陕西省内。与此同时,西凤酒严重依赖经销商,2015–2017年,经销销售模式销售金额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60%、99.49%和99.43%。
另一方面,西凤酒也较为依赖外购基酒。数据显示,2015–2017年,西凤酒外购基酒数量分别为21238.24吨,18179.56吨和19439.12吨,外购基酒占比分别为68.03%,67.36%和70.31%。
面对一系列难题,西凤酒并非没有意识到,从招股书中亦可看出其急于改变现状的意图。
招股书显示,拟发行不超过1亿新股,拟募集资金为人民币15亿元,将投入包括优质凤型酒酿造及制曲技改项目、凤香型特色酒海陈化储蓄项目、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项目、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仓储系统升级及信息化建设5个项目,其中拟用募集资金的一半,投入于酒品酿造及制曲技改项目。
“按照西风酒的计划,原本打算依托资本的力量推动自身的改变和加快全国化运营的脚步,如今撤回IPO也意味着其全国化运营的脚步又放慢了下来,未来五年中长期战略或许无法如期实施,对其整个品牌的运营来说将大受影响。”朱丹蓬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体系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本文源自时代周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梦若神机(49万)粉丝:下午有望反转,持股不动凸教授归来(53.3万)粉丝:震荡回调不惧,坚定看涨来自股市的猩猩(54.9万)粉丝:权重股明显下跌,可能震仓洗盘股侠钟超(68.8万)粉丝:未收评稀豹(39万)粉丝:下午或收中阳线看反弹以上就是大V们的个人看法,可以说明大盘的高位线始终没有明显突破的进展,似乎还在进行震荡平稳走势,尽管金融券商或者新能源等相继几日的暴涨依然没有上升,主力资金可能在进行压制目的就是困惑散户,等散户们觉得无望大涨了再进行拉高。
大盘分析指数意外的连续走强,昨天领涨的创业板全天再涨17%,收盘成功突破30日线阻力。明天市场要震荡开始争夺3300这个压力位了,接下来就是看成交量以及券商能否继续发力。如果能突破的话,那接下来一段时间还会走出反弹行情,如果不行的话,估计就是回调了,不过也顶多是回踩后再反弹,最终的都是反弹,只是过程要曲折点罢了。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固收”基金(按过去的计算方式,包括混合型一级债、混合型二级债、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的合计规模近25万亿元,而在2019年底,这一数字还不足万亿。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就是这类产品最常见的基金类型。
作为资深投资人,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表示,大变局下投资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是风控,而不是回报,投资人需要降低投资回报的预期,把目光聚焦至从0到1的颠覆性原创技术。在我看来,风险投资的周期和宏观经济的周期不是一致的。
想变富,转思路:普通人致富的5大“生财秘诀”,助你告别贫穷当下这个时代,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感受就是钱难赚、钱不够用、钱不经花。说白了,作为普通人,要想变富首先必须改变思路。第五条:结交富人要想成为有钱人,就得靠近他们,把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搬到自己身上来。
加了约2%的53度飞天茅台酒的78g装茅台冰淇淋,售价59-66元,是茅台有史以来首次以“茅台”命名的非酒类食品产品。与微不足道的利润相比,茅台真正看中的是这些吃冰淇淋的年轻人。“i茅台”的运营模式,将经销商纳入整个服务流程,然后缩短渠道距离实现成本优化,提升代理渠道端的利润,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渠道掌控力,与消费者展开更直接的互动交流。
8月3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600519)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617亿元,同比提升1738%;从废除拆箱令到推出12箱装产品,从“i茅台”APP研发上线到茅台冰淇淋点燃夏日,在丁雄军接任近一年的时间里,稳价、年轻化两手抓。
茅台转变经营模式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让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成为现在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在2021年半年报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量”:国内经销商为2096家,新增62家,减少12家,累计增加50。
白酒的特质,越陈越香。酱香酒更是如此。大量茅台酒被储存下来,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市场上的酒越来越多。所以,归根结底,茅台虚高不虚高,在于利润能不能翻番甚至翻两番。你没看到的是,茅台以价格违规等理由,已经砍掉超过三分之一经销商了,省出来的这三分之一的份额。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南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一张长图告诉你,南宁这五年的变化↓来源|南宁云、南宁新闻网编辑:邓玲校对:唐艺文责编:覃凤妮值班编审:卢超扫描二维码进入南宁云客户端南宁权威新闻资讯第一时间获取扫描二维码关注南宁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最新最快信息实时掌握南宁新闻网官方抖音号(nnnews)与您一座城、一条心,请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南宁大事小事,小新在抖音等着你哦!